教你四平八稳拍电影 随着DV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朋友用小巧的家用DV机拍摄婚宴、生日聚会、旅游风景等。不过,多数新手所拍摄的DV片断其画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抖动情况。 如何在短期内提升自己的摄像水平,防止画面抖动呢? 一、稳自身——握好DV机 玩DV和玩DC一样,都是讲究手里的功夫,只要双手将设备拿得足够稳,画面自然就不会抖动了。现在的DV主要是单手握持操控,虽然拍摄时左手不必调节焦距,但也应该像双手式DV一样,用左手扶助右手的手腕,增加稳定性。若站立拍摄,双腿要自然分立,约与肩同宽,脚尖稍微向外分开,站稳,保持身体平衡。DV机应保持在胸部稍上方一点的位置。而采用跪姿拍摄时,左膝着地,右肘顶在右腿膝盖部位,左手扶住摄像机,呼吸要平缓。 对于肩扛式DV来说,通常采用双手握持拍摄。用双手拿稳摄像机后,眼睛贴紧寻像器眼罩,这样可以保持DV机的稳定。 二、稳支架——用好三脚架 手劲再大、耐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。因此在需要长时间拍摄固定画面时,比如拍摄婚礼仪式、生日聚会、音乐会、舞台等,一定要使用三脚架,它的作用是支撑设备,保持稳定,同时可以让双手休息一下。特别是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用DV摄像,最好也使用三脚架,以增加画面的稳定性。 三、稳震动——开启光学防抖 目前很多DV机都具有画面稳定补偿功能。DV机通过内置的防抖动传感器能够觉察到轻微的震动,并且在保持当前最佳分辨和聚焦的情况下,由摄像机的电机驱动镜头组,产生一个振幅完全相反的震动,自动抵消外来抖动,对画面不稳定的情况进行补偿。图像稳定功能虽然可以抑制因机器晃动而导致的图像不稳定的情况,但是这种抑制的作用是很有限的,并非万能,所以手稳才是王道。 四、稳画面——使用广角拍摄 DC的玩家都知道,在拍摄物体时焦距越长,视角越小,机身轻微的晃动透射到画面上,颤抖就很厉害,正所谓“失之毫厘,谬之千里”就是这个道理。用DV和DC是一样的,在使用长焦拍摄时,轻微的颤动就会造成画面较大抖动;而用短焦的广角镜头拍摄时,由于视角较大,对焦相对容易,拍摄时DV机即使出现晃动,画面也不易觉察到。 五、稳构图—拍出合适的内容 DV拍摄的画面,其构图也是相当重要的,构图不稳的画面无法将有用的信息正确地传达给观众。一些较高级的DV机在取景器及LCD上可以显示辅助线来帮助我们保持DV机的水平。其实,无论有无辅助线,只要注意利用画面中的“水平参照线”(如地平线)、“垂直参照线”(如电线杆、大楼)、取景器或LCD的边框保持平行即可。拍摄时在将镜头对准目标,固定拍摄点,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的扫摄。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、画面的变化。 如果拍摄全景可以站后一点,画面也会更丰富。 六、稳镜头——慎用镜头变焦 一般来说,除非是因为场地的因素无法靠近,这才使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你想要的大小。但是切记不要站在原地使用变焦镜头拍摄推近拉远的效果,这往往会造成画面的变形和抖动。 因此,正确的变焦方法是“拍摄—停止—变焦—拍摄”,若觉得镜头之间太过突兀,可以考虑在后期剪辑时使用过渡效果进行衔接。新手在拍摄时多用固定镜头,可增加画面的稳定性,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地拍摄,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,尽量不要让画面忽大忽小、拉近推远地变化。对于同一个场景的镜头表达,不妨使用不同角度和距离的定焦拍摄,效果或许会更好。 七、稳动作——拍好动态镜头 在拍摄推拉镜头时,最好选择自动聚焦,这样当摄像机处于自动聚焦状态下,不需进行任何高速摄像机的自动聚焦便可以把聚焦调整到最佳状态。在推拉过程中,画面构图应始终注意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,且拍摄时不要上下移动。另外,推拉的过程一定要缓慢,速度越快越容易出现画面抖动的情况。 还有一种动态镜头,仅靠身体的小范围移动来完成拍摄静态物体的不同细节,这种动态拍摄一定要注意维持恒定的移动速度、镜头和目标的距离。同时要注意移动的连续性,以保持特写画面的连贯。 八、稳切换时机——掌握拍摄时间 换拍镜头的时机很重要,太快往往显得很突兀,前后的图像看不明白;反之,如果切换镜头的时间太长,则影响观看热情,看得很烦。所以每个镜头的时间掌握就颇值得仔细玩味。 一般来说,为方便观众了解画面,切换到另一画面前最好让镜头停留几秒钟的时间,不同情况下停留的时间是不同的;原则是目标越近时间越短;特写2~3秒、中近景3~4秒、中景5~6秒、全景6~7秒、大全景6~11秒,而用一般镜头拍摄以4~6秒为宜。例如:近距离静态图片一般2~3秒;而拍摄风景时,最适当的拍摄时间是10秒左右。若拍摄动态影像,则需要根据运行的速度等要素选择适当的时机。 稳定的画面是一部成功DV片的关键。对观众来说,每一个镜头都能平衡地善始善终,要比随意地晃动颠簸更有价值。 |